寒冬时节,在山东临沂市费县蒙山脚下,东蒙镇北刘庄村的乡村共富大院内,前来研学的孩子们正在忙着做手工,享受着大山里的自然清新,不远处则是别具特色的乡间民宿。
“我们村里目前在建和建好的民宿共30个左右,以前村子里地少收入低,年轻人都出去工作了,这两年村子里的民宿建起来了,来来往往的游客一年忙到头,我们这一下子就又热闹起来了。”北刘庄村党支部书记孙宗建高兴地说。
村庄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得益于对农房和闲置宅基地的盘活。今年以来,费县聚焦农村产权价值“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等难点堵点问题,探索实施农村产权价值转化机制,针对县域农村设施农业大棚所有权、作物收益权、农户土地经营权、农村闲置宅基地(使用权)及农房的(所有权)使用权等10类资源资产,以租赁、入股、担保、抵押、授信等形式进行收储、盘活、经营、开发,有效解决农业发展融资难题,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位于胡阳镇的恒发牧业是费县最大的奶牛养殖场,今年以来,由于产能扩张的迫切需要,急需一笔资金周转发展,但是,因为没有合适的抵押资产,迟迟无法获得资金扶持,发展一度困难。
“我们当时了解到这个情况以后,立即联系省农担,通过活体抵押的形式将农户的这些奶牛作为抵押物,第一时间为农户送去了金融贷款,解决了发展中的难题。”费县财金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魏军德介绍,费县组织商业银行、农担公司、财金集团等金融机构,围绕“产权+金融”创新推出八大系列金融贷款产品,成功运作了“农证贷”“种植贷”“养殖贷”“品牌贷”等产权赋能金融信贷业务。
一群活蹦乱跳的奶牛当作银行金融系统的活体抵押物,这看似不可能的事,但在费县,办成了一件激活农村产权、促进农户发展的民生大事。
据费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李玉超介绍,费县积极探索“政、银、担、保、基”五方风险共担模式,政府按照2%比例进行贴息,商业保险机构推出“设施农业大棚保险”“特色农产品保险”等产品,由省农担公司进行担保,县财金集团设立5000万应急转贷基金,构建核心企业+银行+担保公司+市场经营服务主体+保险链式服务体系,切实解决各类主体增信、错配的后顾之忧。
据悉,费县现共有设施农业大棚约1.5万座,通过农村产权价值转化可为乡村产业发展撬动资金7.25亿元。除此之外,越来越多的农村闲置公共房屋被盘活,变成日间照料、孝善养老、社区幸福食堂、儿童托管、医疗卫生等民生公共服务项目,乡村治理得以进一步提质增效。(经济日报记者 王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