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北京之窗!

今天是 2024年05月20日 星期一

关注社会热点

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

“碳中和”这场硬仗怎么打? | 数字十年,解码云时代的中国式跃升

持续不断的高温、连绵数天的暴雨,以及由此导致的洪灾……今年夏天,中国许多地方乃至整个地球都被频繁困在无常的异常天气里——事实上,如果你稍微回忆下就会发觉,这样的情景,近几年其实几乎年年都在上演。

根据国际灾害数据库的统计,2000年后,人类每年经历的极端天气灾难大多在300至400次之间,平均每天就有一次。因此,通过减排为地球降温,不能再停留于喊口号阶段。

中国提出,争取在2030年前碳排放达到峰值,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不仅已并不遥远,而且还是要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这无疑是一场“硬仗”。

对于切实肩负着减排重任的各企业来说,实现目标的过程注定漫长而艰巨。但另一方面,全面的绿色转型背后,其实也更加彰显了“技术为王”发展模式的重要性。

作为全球技术巨头,亚马逊云科技希望成为可持续发展的贡献者,同时,利用云计算技术,助力企业客户乃至整个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绿色:亚马逊云科技发展的“基色”

绿色一直是亚马逊云科技业务发展的“基色”。早在2019年,亚马逊联合发起《气候宣言》,就提出在2040年实现所有业务线零碳排放的目标,相比《巴黎协定》的目标提前十年。同时,亚马逊也是全球最大的使用可再生能源的企业之一,计划到2025年实现100%使用可再生能源支持企业运营。

在中国,亚马逊云科技支持的位于山东的太阳能项目和吉林的风能项目正式投入运营,这两个项目预计每年能够产生49.6万兆瓦时的可再生能源,相当于为25万中国普通家庭提供电力支持,更好地支持绿色发展需求。

事实上,亚马逊云科技进入中国云计算市场十年,在2016年中国首个区域正式运营以来,就一直致力于将其在构建可持续的云基础设施和云服务方面的全球实践和经验分享给本地运营合作伙伴西云数据和光环新网。2023年,由西云数据运营的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宁夏)区域成功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委发布的“2022年国家绿色数据中心”。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宁夏)区域采用具有“季节模式”功能的风冷冷通道系统、冷机冷凝器高压微雾降温系统等,并落地亚马逊云科技自研芯片支持的高性能计算实例,提高数据中心能源效率。

除了自身就是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者,亚马逊云科技提供云计算和云服务,而“上云”对于企业来説,本身就是实践低碳的举措。上云可以帮助企业同时实现数字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两个目标,这如今也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领导者视做两个重要的引擎。那么,在助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炙手可热的云计算又可以起到怎样的作用呢?

云生、云治、云创

为了更好地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亚马逊云科技致力于从“云生、云治、云创”三方面赋能客户。

首先,亚马逊云科技会帮助客户通过云原生或迁移上云减少碳排放,其致力于从采用可再生能源、提升能源效率、降低隐含碳排放、负责任地用水、推动循环经济等方面,提高云自身的可持续性,助力客户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研究显示,与本地计算负载相比,亚马逊云科技可以将客户的工作负载碳足迹降低近80%。当亚马逊云科技实现100%采用可再生能源,客户工作负载的碳足迹可降低高达96%。

这一点,在亚马逊云科技和金风科技的合作可以窥见一二。金风科技是一家深度聚焦风电、能源互联网、环保三大领域的集团,以强大科研创新和最佳业务实践,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提升至新高度。金风科技多次入选“气候领袖企业” “全球最环保企业200强”等影响力榜单。其旗下的北京金风慧能技术有限公司(简称“金风慧能”) 也是全国知名的新能源数字化、智能化专业服务提供商,致力于帮助新能源发电企业优化资产性能,提高运营效率,提升发电收益。

金风慧能依托新能源物联网,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风电新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为客户提供服务,而数字化转型的深化,也同时为金风慧能带来新的挑战。以其使用的气象研究与预测模型——WRF Model为例,金风慧能利用该系统来模拟电场3公里范围内的气象数据,其要考虑大气包括温度、湿度、压强、太阳能辐射转化等因素的物理过程;考虑建筑、地形、山脉等地面上的影响;如果在海洋上,还要加入海洋与空气的热能转换等一系列复杂的因素。金风慧能在全国有数千万个这样的3公里网格点数据,可以想象计算规模之大! 金风慧能选择和亚马逊云科技合作,在一周之内顺利搭建起高性能计算(HPC)集群,帮助金风慧能的WRF系统运行时间由3小时缩短到2小时,性能提升达10%;同时释放出更多的计算资源,使金风慧能可以进行更大规模气象运算方案的测试,迭代出更优的预测模型以应用于生产环境。

“云治”则是指亚马逊云科技通过提供工具和最佳实践帮客户实现云上应用的可持续性,例如亚马逊云科技用碳足迹工具帮客户了解自己云上应用的碳排放现状,量化应用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的碳排放变化,然后用最佳实践来优化应用的架构,最大限度减少云上应用的碳排放。

而围绕碳排放管理、智慧供热、运输优化管理等重点行业和场景,亚马逊云科技还开发了专属的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即“云创”。这些解决方案涵盖碳排放管理、清洁能源替换,甚至是企业ESG报告生成等各个层面。

中国的城镇主要是集中供热业态,90%都是水暖方式。但传统供热系统管理方法粗放,且是平均供给,很多时候都靠人的经验调节,这就难免会出现屋内过热或温度较低的情况,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淄博市热力集团决心改变这一现状,让其覆盖2500余万平方米的住户每家室温都能稳定在22摄氏度的舒适温度下。

在与亚马逊云科技专业服务团队深入沟通后,淄博热力对机器学习在这一场景下的应用模式有了充分的了解,最终利用亚马逊云科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技术和服务,联合研发了一套基于机器学习的智慧供热调控系统。

该系统利用亚马逊云科技无服务器架构进行生产环境的模型部署、自动训练和推理,即可以依据往年住户的室内温度数、天气数据、每家住户在楼内的位置等等信息,及时、准确地预测前端供暖调节需求,调整小区乃至房间级的供暖策略。比如对于边角住户,碰到寒潮来袭,系统会测出这些住户的室温可能无法达到18摄氏度,那么系统就会自动调节,增加热量供应;反之,如果天气转暖,则会减少供应量——与实地测温相比,亚马逊云科技的智慧供热系统对于室温的预测,误差不到1摄氏度。

通过智慧供热平台,淄博热力不仅摆脱人工过分干预,降低了管理成本,还将能耗下降30%以上,每年可以节约标煤15万吨,而且每年减排二氧化碳40万吨,减排二氧化硫超过1300吨,减排氮氧化物超过1130吨。从更大的社会意义看,该方案的推广复制,更能直接助力、赋能整个热力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助力中国达成“双碳”目标

亚马逊云科技还在不断创新,提供一系列的工具,通过管理云上应用的可持续性,进一步帮助企业降低碳足迹。亚马逊云科技的良好架构框架(Well-Architected Framework)和一系列工具,帮助用户按照可持续发展最佳实践来构建云上应用。客户可以使用亚马逊云科技的碳足迹工具,了解自己云上应用的碳排放现状,并能预测未来的碳排放。针对不同行业多种多样的减碳场景,亚马逊云科技还与合作伙伴一起,提供通用解决方案和针对汽车、制造、能源等重点行业的专属解决方案。

在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全球大主题下,云计算技术正在以低成本、高效率的运营方式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青睐。

根据研究与咨询公司451 Research的报告,当客户的业务从本地的数据中心迁移到亚马逊云上时,其工作负载的碳足迹的排放平均可以降低88%。用户自建本地数据中心的平均资源利用率在15%左右。而在云上,亚马逊云科技通过技术创新和资源管理技术,可以把弹性发挥到极致,将资源利用率提高到80%左右。

从过去的十年到未来,亚马逊云科技一直致力于为企业提供可持续的云基础设施、云服务和解决方案,帮助它们打造绿色新生态,实现转型升级,并助力中国达成“双碳”目标。

亚马逊云科技金风碳中和云时代 新浪众测 新浪众测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相关新闻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北京之窗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推荐阅读
  • 美国人在开哪款电动皮卡?Cyberturck注册量多于Rivian【CNMO科技消息】S&P Global Mobility(标普全球移动/汽车)的数据显示,尽管只销售了大约半年时间,特斯拉Cybertruck还是在3月份的美国注册量比赛中[全文]
    2024-05-18 03:35
  • 《刺客信条:影》单人游戏战役部分的推进将随着季节变化而改变,根据IGN报道。每个季节都会带来不同的天气状况和地形变化,为游戏世界增添了真实感。在春季,主角可以躲在花粉漩涡中避开敌人;在秋季,动态风会从树枝上扯下树叶。每个季节对游戏都产生巨大[全文]
    2024-05-17 03:34
  • 快科技5月14日消息,小米汽车最新发文称,在车辆系统升级到最新版本后,小米SU7 Pro和Max升级为更先进的端到端代客泊车。泊车效率得到大幅提升,最高车速达到23km/h,同时可以模拟真实用户的倒车避让,当行进过程中空间受限时,可自主倒车[全文]
    2024-05-15 03:23
  • 国家统计局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3%,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1%。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2.5%,降幅比上月收窄0.3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2%,降[全文]
    2024-05-12 03:18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4 by 北京之窗 bj.cdxinw.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站所有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