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韭黄看贵州,贵州韭黄看普定”。普定县种植韭黄历史悠久,而种植韭黄最早的不得不提到家家户户都种植韭黄的白旗村,2003年,普定县注册了“白旗”韭黄商标,2014年9月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韭黄产业成为了普定县“一县一业”的主导产业。2021年以来,在农发行普定县支行3000万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固定资产贷款的助力下,普定县白岩镇韭黄村乡村振兴快速发展,变成人民群众所期待的美丽宜居乡村。
——立足资源优势助力种植基地,产连片“黄金草”。
在白岩镇西南面的韭黄村韭黄种植基地,一垄垄黄金灿灿的“小草”整齐的排在田里,喜迎着丰收,微风吹过,空气中弥漫着阵阵韭黄的清香。
相传明朝时期就有了韭黄的种植,是韭菜隔绝光线,完全在黑暗中生长,由于无阳光供给,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叶绿素,因此生长出来的韭菜就会变成黄色,被称为“韭黄”。作为普定县最早种植韭黄的白岩镇韭黄村,该村有着以韭黄为龙头的8千亩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水利资源丰富,土地肥沃,奠定了种植特色蔬菜、经果林的优势条件。
但韭黄村是典型的农业村寨,地多田少,以韭黄、水稻种植为主,养殖多为家庭传统养殖,规模小,技术水平面低,村民市场意识薄弱,受基础设施落后和市场信息闭塞制约非常大。
为完善韭黄村现有产业及配套设施,将韭黄发展成为普定县特色优势产业,普定县支行投放1775万元支持韭黄村1755亩韭黄种植基地的建设,年产值达2178万元。韭黄基地的建设,不仅扩大白旗韭黄产业规模,增强地域标志品牌,还增加了当地村民的经济收入,韭黄种植已成为当地村民收入的支柱产业,己占领安顺、贵阳70%以上的韭黄市场,远销广州、深圳等地,农业的拳头产品已经初步形成。
——立足乡村治理提升居住环境,获满满“幸福感”。
“十四五”时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而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在2019年,韭黄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其原有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村民家庭厕所多为旱厕,并且存在水网、电网、路网不通,生活垃圾乱堆乱放,村寨污水乱排乱倒等现象。为提升村民居住环境,提高村民居住幸福感,普定县支行投放1225万助推韭黄村的人居环境改善,涉及修建山塘水库、休闲广场、灌溉用水窖、改造田间道路、通组道路和串户路等内容。
如今的韭黄村,宽敞的道路、错落的绿化、整齐的路灯,干净整洁的村庄环境令生活其间的村民直呼舒畅,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农发行普定县支行作为普定县服务“三农”发展的主力军,将不断强化担当作为、高效履职尽责,在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中推动党的“三农”事业高质量发展。(通讯员 周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