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北京之窗!

今天是 2025年04月04日 星期五

关注社会热点

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

关注特殊需要学生 打开融合教育窗口

西城区融合教育中心教研团队。受访者供图西城区融合教育中心教研团队。受访者供图2021年3月8日,陈甜天(左)在学区资源中心为学习障碍学生做个训,学科教师(右)一起跟学。受访者供图2021年3月8日,陈甜天(左)在学区资源中心为学习障碍学生做个训,学科教师(右)一起跟学。受访者供图

“中心一路走来,可谓困难伴随着温暖。”回忆起北京市西城区教育学院融合教育中心(以下简称融合中心)成立以来的七年岁月,主任姚兰如此感慨。

专业人员极度匮乏、普校中的随班就读学生数量稀少、融合教育的支持保障体系还很不完善……在融合中心创立初期,一个个挑战如大山,横亘在她的面前。

自2015年10月融合中心成立以来,姚兰和融合教育教研员王玉玲、李晓娟并肩战斗,在区教委的重视和支持下,逐步打造出“以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送教上门和远程教育为补充”,自学前至高中,一体化、全程性贯通培养为特点的融合教育体系;努力为特殊儿童及少年提供高质量、更适宜的教育。

驻点支持教师量身制定教育方法

据介绍,随班就读的学生以老三类(听障、视障、智障)为主,当学校和老师们遇到越来越多其他类别的孩子(自闭症、多动症、学习困难等),常感到束手无策,因此融合教师的专业培训迫在眉睫。

某小学三年级学生余洋洋(化名),因ADHD(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在学校经常撒谎、打人、恶作剧、损坏物品等,他的父母不得不轮流进班陪读;另一个读四年级的艾辰(化名),指着“卫生先进班级”奖牌说“垃圾”,常有同学告状“被他欺负了”……对这些孩子的班主任和家长来说,陈甜天就像一根“救命稻草”。

2016年9月,西城区开始驻点支持教师工作,来自区里两所特殊教育学校(北京启喑实验学校与西城培智中心学校)和多所普通学校的共32位老师先后参与进来,前往四根柏小学、育翔小学、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中学等普通学校开展专职支持教师工作。启喑实验学校的陈甜天便是其中一员。

在看过诊断报告复印件,与老师、家长深入交流后,陈甜天发现,最困扰洋洋和学校的问题是,他常常因冲动在人际互动上冲突不断。于是,陈甜天决定先从社交技巧培养入手,她在学术刊物和书籍里寻求启发,结合资料提供的方案与洋洋自身特点,制定了研究计划表。

陈甜天在体育课上出面制止了洋洋与同学的踩脚行为,引导双方互相道歉;设计课堂自由分组时“被拒绝”的情景扮演,借机耐心地告诉洋洋被别人拒绝时可以做些什么。经过半学期的个别化教育,陈甜天感觉到余洋洋在社交方面的进步很大。

多年来,在融合中心与专家团队的支持下,西城的驻点教师们每年为百名左右的特殊需要学生(除已认定的各类残障学生)开展800余次服务。西城还培养了百余位融合教育骨干教师,并实现了融合教育课程纳入普教继教系统,每年授予专业必修学分。

成立专门教研组,打破看不见的“围墙”

2016年3月,融合中心成立“学习特殊需要”教研组,重点学习如何识别各类特殊需要学生。“每一类学生的识别方式是不同的。我们主张运用生态学的系统观、平衡观、联系观、动态观来考察教育问题,致力形成基于学校教育情境的评估与干预策略。”西城融合中心的融合教育教研员王玉玲说。

帮助化化(化名)走出困境,是王玉玲负责过的经典案例。化化是一名小学二年级学生,语数英成绩全班倒数,语文听说读写均有困难,上课经常走神。老师和家长想用加倍练习的方式让他改掉问题,未见效果,反而引发了化化的抵触情绪。王玉玲运用访谈、观察、错误类型分析等方法进行“断案”。

王玉玲坦言,整体来看,固有成见和浅表理解,让大众在认识有特殊需要的学习困难学生时受制于一堵堵看不见的“围墙”,对提供有效支持形成阻隔。“还有一些教师认为他们很熟悉,但实际上并不能准确识别与理解。但学习了相关知识后,他们的接纳度和支持度是非常好的。可见,教师并不缺少教育智慧,只是缺乏相关知识而已。”

她补充道,促进教师的这种转变,不能简单认为只要为其提供讲座培训即可,应基于成人学习规律,为他们提供“量身定做”般的适切教研支持。“以个案研讨为核心、辐射班级教育教学”的教研模式;“学”“做”“研”密切结合,充分发挥教师的经验价值;促进理论知识和实践情境的整合等都是有效途径。

扩大服务范围,给学生提供机会和便利

“推进融合教育,加强自闭症基地和学区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建设,为有特殊需求的少年儿童提供适宜的教育。”2021年9月,北京市教委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21—2025年)》,其中,促进特殊群体教育保障提质升级被列为主要任务之一。

在姚兰眼中,融合教育的发展可归纳为三段历程:从拒绝、不了解到初识,从有需求到迫切需要专业支持,从点对点支持到形成保障体系。

“目前,西城是全市较早一个将特殊教育和融合教育教研纳入普通教研机构的区域。”姚兰将这些年的工作成果细细数来:每学年九月,开展随班就读学生审批工作,并对各校特需学生进行摸底排查和评估认定,设置特色课程;特殊教育“区-学区-学校”三级教研网络初步建成,通过多种途径加大师资培养力度,打造了四支特殊教育专业团队(驻点服务的支持教师团队、巡回指导团队、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区级教研团队、特殊教育教师队伍)。

考虑到孩子们的长期发展,近3年,西城逐步扩大学前教育康复学位,现有14名残障儿童在9所普通幼儿园学前就读,比去年增加了6所,加强与高招办的紧密合作,力求对参加高考的残障学生提供平等机会和合理便利……向学前和高中及职业教育延伸。

新京报记者 罗艳

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教育公平的不断落实,越来越多的超出“普通”范围的学生将走进普通学校,他们的差异性、复杂性越来越大,教育将在尊重学生差异性的前提下,用更科学的方法为他们提供更适合的教育。——李晓娟

特殊学生教育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北京之窗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推荐阅读
  •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连日来,全国多地中小学迎来2024年春季新学期,各学校精心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欢迎同学们的归来。在北京中关村第一小学的“开学第一课”上,中科院声学研究所的徐震博士带着同学们开启了对深海奥秘的探索。在浙江嘉兴茶园小学[全文]
    2024-02-28 02:21
  • 研学也是寒假中深受家长和中小学生喜爱的教育旅游活动,好的研学项目往往以学为主、旅游为辅,通过与同龄孩子有趣有序的集体旅行生活,进行体验式教育学习,以达到提升孩子能力素养的目标。北京一直是全国中小学生研学旅游的首选之地,“逛清北校园”“我在故[全文]
    2024-01-31 02:16
  • 今晚报讯(记者狄慧)“医生,我能吃海鲜和牛羊肉吗?我有什么忌口吗?”“医生,抗肿瘤治疗期间我吃什么更有营养?”经常有肿瘤患者提出类似的问题,天津市海河医院肿瘤科主任王如良针对患者的饮食问题进行解答。据统计,肿瘤患者中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达40[全文]
    2024-01-24 02:00
  • 11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实践及其历史性成就》白皮书,并举行新闻发布会,西藏自治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问题。有记者提问:有媒体说,西藏建设了大量的寄宿学校,有大量藏族儿童被强迫到这样的寄宿学校,远离家庭[全文]
    2023-11-11 02:14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5 by 北京之窗 bj.cdxinw.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站所有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