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北京本轮疫情以来的第28天,而我的父亲也即将住院,接受第12次化疗。
2020年5月底,父亲在老家河北被确诊为腰间盘膨出。在进行术前检查时,全家得知了一个更加令人绝望的消息:父亲的右肺部上端长了一个5cm×6cm的“庞然大物”。
由于肿瘤生长的位置隐蔽,肺部穿刺尝试了几次都没能成功。正当我们准备动身前往北京就医之时,6月11日,北京市新发地批发市场暴发了新冠肺炎疫情。所幸,我们在北京提升应急响应级别、严格进出京管控的前一天到达了北京,得以顺利进行后续的手术治疗和求医问药。
在北京,我们很快确定了治疗方案。考虑到21天一个周期的住院频率,和家人商量之后,父亲选择在老家进行治疗。为了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医生推荐使用一种进口免疫类药品,但因老家没有这个药品的申领点,就每次由我在北京申请后将药带回老家。
两年以来,我一直雷打不动地往返于老家和北京之间,准时给父亲送回药物。直到近来,北京疫情加重,我开始担心能否顺利到达医院。好在,医院并未封控,依然为等待救治的病人们保证了充足的号源。而我,每次也能顺利拿到免疫药物与父亲日常所需的中药。
但是,疫情之下如何往返于北京和老家之间成了一个大问题,特别是老家张家口在今年年初也开始执行“非必要不返张”和“14+7隔离管控”的防控政策。由于药物对运输条件要求较高,无法快递,于是我只能委托长途汽车或者私家车司机帮我将药送回家。
一开始,我还不放心药物能否顺送达家中,但后来发现司机师傅很靠谱,每次都能将药及时送到小区门口。以前与他们甚少接触的我,也逐渐意识到这份真诚的可贵。正是这些疫情之下的互助,让我和家人在一次次的着急与焦虑中看到希望。
回看父亲生病的这两年,看病就医的时间线伴随着疫情的反复。大病遇上了疫情,不仅是对病人生存意志力的考验,也是对家庭经济能力、人情以及时间的考验。
而作为病人家属的我们,也面对着诸多不确定性:如何衔接好异地就医问诊,如何保证药品及时送达,如何安抚家人不安的情绪……好在目前,这些问题都在慢慢得到解决。
前几天,已经居家办公多日的我被安排到单位值班。趁着午休时间,我到天坛逛了一圈。扫码、安检、刷卡……一顿常规操作之后,走进天坛的我像被开启了一扇任意门,绿阴如盖,满目青翠。
▲天坛里盛开的花。作者供图此时的天坛,由于疫情,不见往日的熙熙攘攘,月季和牡丹仍在争相盛开。唯有牡丹真国色,芍药月季也风流,阳光下的花团热烈、奔放,好似把我心里的焦躁也抚平了。我拍了几张争奇斗艳的花发到家族群,告诉父亲,北京的夏日已经来了。都说美是治愈一切的良药,希望它也能给父亲带来力量。
穿过逆境,抵达繁星。我依然期待着疫情能早日按下休止符,生活能回归从前的平静。但即便是面对如今的诸多不易,我想,我也会以更积极的心态,扫平生活里的障碍。如此,坚定信心,静待花开!
撰稿/夏生(媒体人)
编辑/刘昀昀
北京市疫情新冠肺炎